雨中的记忆
轰隆隆的雷鸣声把我从床上惊醒,我抬起头顺势把身体挪到窗边,伸手稍微掀开窗帘一角,外面一片漆黑,远处的闪电肆意划破夜空,窗外的物体反射着闪电的亮光,忽明忽暗,不禁让人联想起惊悚的电影情节,下意识地赶紧卷缩进被窝。透过板房的外墙,耳畔清晰地听到窗外顿时响声一片,雨水倾洒下来,毫无顾忌地拍打着地面、敲打着墙面,节奏愈发急促,啪啦啪啦作响,忽地担心这板房是否会跨塌下来。
来到这个工地已有数月,住的是板房,两层灰白色的金属夹着隔热棉的外墙,虽然初来此地的极度抗拒与排斥心理已不存在,但并没有磨灭内心的不安全感,也算是一种难忘的生活体验。都说靠海边易遭遇台风,每次气象预告台风来袭,我都充满期待,只因孩子气地没有见识过,仅此而已。但至今都没有这个机缘满足我的好奇心,就连夏天常见的雷阵雨也难得遇上几场,而这半夜的雷鸣闪电突袭,一时让人分不清当下的时节,夏天还是秋天?此刻,我相信沿海城市的天气是有其独特的迷幻色彩的。
国庆前后两三事
明天是10月1日,一个充满红色氛围的日子,就连我所在的建筑工地的大门侧,不知何时也悄然竖起了一面红色的国旗。前两天正值中秋时节,工人都返乡探亲,工地的嘈杂声顿然消逝,工地瞬间宛若与世隔绝,枯燥无味的生活愈发显得无趣,我倒是欣然接受,可谓难得安静。接踵而来的国庆小长假,相信计划出门远游的朋友,早已整装待发,同事相约进市区瞎逛,而我却坚持蹲守在建筑工地,顺其自然的表象下计划着明日的安排。工地与澳门出入口岸仅隔一条公路,只可惜几次回家都未办理港澳通行证,晚上澳门的烟花汇演,唯有隔岸观“火”了。
月亮还是那么的圆
中秋佳节,工地上的工人们满怀兴奋的心情踏上归乡的路,肩上的背包塞得鼓鼓的,手里还拎着包装精美的月饼盒,望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,我拿起手机拨通了家里的电话。
每次和爸妈通电话的时间都非常简短,但开头永远是那几句——“妈!”“嗯,家里很好,你怎么样啊?”“挺好的!”......唠嗑些家里长短,然后就挂了,或许天下的父母都是这样,只要子女在外安好就满足了。
明天端午
午后炙热的阳光肆意地烘烤着大地,前脚刚踏出办公室门口,便感到阵阵热浪袭来,全身每一寸肌肤瞬间被闷热的空气裹着,让人喘不过气。眼前白茫茫一片,我微低着头,右手下意识地举过头顶遮挡阳光,好一会才缓冲过来慢慢地睁开眼睛,无奈地顶着烈日任其暴晒裸露的双臂向工地走去。
掐指一算,来到这座城市已有四个月,白天在工地上转悠,晚上坐在办公桌前,台面总叠放着处理不完的资料。朋友来电问候近况,常不想多言,坦然自若地回答“习惯了”,这却是有违内心的话。一个人呆在办公室,音响循环地播放着歌曲“外面的世界”,熟悉的旋律一次次触动着每一颗细胞,动荡不安的思绪最终奇妙地把我从纷扰的世间抽离,虽达不到禅宗冥想的境界,仅仅是静静地坐着,享受着躯体与内心找到的这种默契,取代那些似无必要的烦琐。
外面的世界
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,我被派谴到Z城,协助完成公司在此地的项目。
Z城是我睽违已久的故地,毕业实习那年在此逗留过,它给我的印象是安静的,略带神秘。已渐渐融入家乡小县镇安逸的生活,殊不知命运会给我一次故地重游的机会,揣着一颗激动迷茫的心,我顾忌大都市的繁华会把心底的封印掀掉,释放尘封多年的梦想,搅乱的生活我将不知道如何去平衡。
坐在开往Z城的城轨,我禁不住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去,湛蓝的天空,洗刷得亮堂的沥青石子路面反射着耀眼的光芒,路两侧树木青葱,中间点缀着艳丽的花,景致说不上迷人,却是舒心的,若不是几个忽闪而过的公交车站风韵依存,很难再寻觅得到曾经的印迹。
年味
农历春节来临之际,大街小巷如往年一样不约而同地涌现出密集的流动档铺,铺面四周被红白蓝塑料布裹得严严实实,密不透风,布的边缘间隔着此许铁圈,便于麻绳穿过以固定在铁制框架上。天微微亮堂,晨雾仍未散去,档铺正面的布帘陆续被掀开,零零散散,铺面内的幕布和台面上被耀眼的红色覆盖,无外乎灯笼、对联、门神字画、炮竹挂件、中国结等用于点缀家居彰显日子红火的手工艺品。铺面一字排开,伫立在桥头沿江望去,宛若一条火红的龙在岸边休憩,春节的年味更浓了。
明天正式放假,公司的同事一大早就积极地搞起卫生,放着小苹果之类不搭调的音乐,同事们七手八脚地把办公室翻了个底朝天,手脚利索地除去角落的污秽,没有指挥却异常默契,充满节日氛围的前奏曲让人乐此不疲地享受着劳动的乐趣。